回答

收藏

[可视化] 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保险数据 保险数据 713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3-05-03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 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上升至78.2 岁,宣告迈入长寿时代。因此,国家计划在未来推出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所谓“渐进式”,在国际上通常是指以每年延迟2-3 个月的方式,在10-20 年内逐步延迟到目标退休年龄。

居民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意愿

总体而言,中国居民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较为保守,对弹性退休政策最为支持。如图所示,在三种可能的政策方案中,对延迟退休保持中立态度的受访者都占据了最大的比例,约为40%,说明有相当比例的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理解认识还十分有限,难以想象在未来政策推出后会对自身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持有相对保守的态度。

01、受访者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态度.png



比较三种政策,受访者对于弹性退休政策更为支持,有31.3% 的受访者对弹性退休政策表示支持态度,超过了反对该政策的受访者比例。因此,受访者总体上对弹性退休政策具有支持的倾向。在另两种方案中,受访者相对支持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而更为反对维持基金平衡、降低待遇水平的政策,说明人们为维持退休生活后的生活品质宁愿付出额外的劳动去积累养老金,也不愿意被动地降低退休后的收入与生活品质。

02、受访者在延迟退休政策下是否会改变退休储蓄水平.png



在三种可能的政策方案下,都有超过75% 的受访者选择保持或者增加自己的退休储蓄。由于延迟退休本身是积累和增加退休储蓄的方式,受访者在此基础上愿意额外增加退休储蓄,说明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提升居民的退休责任意识,引导居民认识到在老龄化时代自身应当履行更多的退休收入责任。

03、受访者在弹性退休政策下对退休时点的选择倾向.png



在弹性退休政策的背景下,我们进一步询问了受访者对退休时点的选择倾向。如上图所示,在男性65 岁、女性60 岁的退休年龄标准下,44.9% 的受访者愿意提前退休,36.9% 的受访者愿意按时退休,仅有10.6% 的受访者愿意延后退休,说明尽管弹性退休政策更受欢迎,大部分居民更倾向于时长在五年以内、适度的延迟退休,反对过度的延迟退休。

影响居民延迟退休意愿的主要因素
身体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个体对延迟退休政策态度的关键因素,自评健康水平越高的受访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态度越强;在受雇单位类型方面,体制内工作的居民更支持延迟退休政策;在学历水平方面,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居民更支持弹性退休政策,同时也更反对维持基金平衡、降低待遇水平的退休政策;个人收入越高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支持延迟退休政策,而家庭资产水平越高的受访者则更倾向于反对延迟退休政策。(《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