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可视化] 养老品质上,70%受访者更看重完善的医疗服务

保险数据 保险数据 525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3-04-22

一、年轻人期待早退休,高学历人群偏向晚退休
本次调研中,未退休受访者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58.6 岁。将受访者按照年龄划分,可以发现除了56 岁以上的受访者外,其余各年龄组的预期退休年龄均稳定在57-58 岁。

01、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png



在各年龄组当中,年龄越小的年龄组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越小,说明年轻人普遍希望较早退休。其中,18-25 岁男性受访者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是59.7 岁,这一水平略低于我国男性居民的法定退休年龄,说明有不少青年男性受访者具有提前退休的预期。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很有可能在未来落地。56 岁及以上的受访者普遍预期自己将在65 岁左右退休,这一预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02、不同学历水平受访者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png



不同学历水平的受访者的平均预期退休年龄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职业技术学校、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四个群体当中,学历越高的受访者普遍预期自己更晚退休。其中,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受访者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58.8 岁,这一水平与全国平均较为接近。相比之下,学历为大学本科与职业学校或大专两组受访者平均预期退休年龄分别只有57.2 岁、57.6 岁,而博士研究生的退休年龄预期高达60.9 岁。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高学历人群更有意愿延迟自己的退休。高学历人群愿意运用自己的学识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对于社会来说是积极的现象。
二、养老方式偏好:家庭养老仍为主流

03、受访者对于不同养老方式的偏好.png



有47% 的受访者希望通过传统居家养老的方式安享晚年,并且传统居家养老在各年龄段受访者当中都是第一选择。中国居民的另一主流养老选择是社区居家养老,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28% 受访者的青睐,还有11% 的受访者选择了家庭护理养老,总计86% 的中国居民希望在家庭这一社会单位中进行养老,可见中国居民较强的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方式的选择。
家庭养老的不同方式(社区居家养老、传统家庭养老、家庭护理养老)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受欢迎程度略有不同。36 岁以上受访者当中,年龄段越大的受访者越偏好通过传统家庭养老,说明高龄居民更加依赖和信任家人子女的照顾。社区居家养老在26 岁-35 岁、36 岁-45 岁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当中较为受欢迎,分别得到了32%、33% 的选择。说明我国青年、中年居民对政府和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有更高的接受度。
社会机构养老、商业机构养老两种新兴养老方式在我国尚未成为主流。但随着受访者年龄段的降低,受访者选择这两种养老方式的比例也在提高,说明在更年轻代际的群体中,在家庭之外的场所养老这一观念的接受度有所提高。相比于商业机构,26 岁以上的受访者普遍更加信任社会机构养老,只有18-25 岁这一最年轻的受访者群体当中,商业机构得到了更多人的选择。
三、医疗服务和家人陪伴最受重视

04、受访者最为看重的养老生活品质.png



70%的受访者选择完善的医疗服务作为他们注重的退休生活品质,这使其成为调研中最受关注的退休生活品质。紧随其后的是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能够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这个两因素,二者都获得了56% 受访者选择。相比之下,受访者对于学习、旅行、社交等退休后能够充实生活的活动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上述结果说明,对于中国居民来说,影响退休生活品质的最大因素是退休后生活中医疗、居住等基础性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和保障。
出于对家人的信任、较强的家庭观念以及对于家人陪伴的心理需求等可能的原因,高达49% 的受访者认为能够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十分重要。已退休者格外关注能否与家人共同生活,有56% 的已退休受访者选择了此项品质,远高于未退休者当中49% 的比例。此外,已退休者也比未退休者更加希望自己退休后能够享受到良好的自然环境。
未退休者更加关注自己退休时能否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有35% 的未退休者将其选为自己最为注重的退休生活品质,相比之下,已退休者关注这一因素的比例只有22%。由于未退休者仍处于通过劳动获取工资收入的人生阶段,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收入进行分配,并考虑为自身退休进行储蓄,这种财务规划意识和理财需求可能引发了他们对退休后的资金保障的重视。(《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