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可视化] 老龄化:刘易斯拐点下的养老风险

保险数据 保险数据 649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3-02-05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一词的创造者是威廉·阿瑟·刘易斯。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连接这两个阶段的交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结束,也被视作“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前兆之一。

1、基于人口视角的经济发展三阶段的划分.jpg



注:基于人口视角的经济发展三阶段的划分,《经济发展三阶段与全球产业链“雁阵模型”》。
2012年以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1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5.89亿增长至9.40亿,2012年起开始缓慢缩小,进入劳动力资源从增加转为减少的“拐点”。2018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降至9亿以下。受少子老龄化影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进一步减少,预计2042年不足8亿,2052年降至7亿以下,本世纪后半叶稳定在6亿左右,到2100年将降至5.81亿。

2、老龄化加速,劳动年龄人口及占比趋势性减少.png



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与10年前相比下降0.04个百分点。在所有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上升5.44%。年轻人口的持续下降,将为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带来巨大的挑战。

3、预计 2022 年达到退休年龄人口比新就业人口多 768 万.png



注:上图以60 岁退休男性、55 岁退休女干部、50 岁退休女工人,以及18 岁及以下参加工作(高中、中专等)、22 岁参加工作(普通本科、大专)、26 岁参加工作(研究生及以上)的人口数进行绘制。根据各年出生人口,结合2020 年的参加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读研人口比例等参数预测了到2030 年的新参加工作人口情况。据此计算达到退休年龄人口和新参加工作人口差值,假设人口衰减、迁移、劳动参与率等因素在各组别大致相同。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