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身险业务于1982年恢复,至今发展已近40年。在这40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政策的革新变化,人民消费习惯的变迁不断推动和重塑着这个行业,推动着适应不同历史时期需求的人身险产品发展。2019年,我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已达到30995亿元,同比增长12.8%,是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2.1倍。其中,寿险产品规模已达22754亿元,约为健康险产品的三倍。不考虑2017年由于监管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治理因素造成的保费增速下滑,寿险产品和健康险产品在过去的十年中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特别是健康险产品的增速更加显著,年化水平基本保持在30%以上。图1给出了2010—2019年所有类型保险公司销售的人身险产品的保费规模和保费增速变化。
目录:
一、人身险产品历史沿革
(一)寿险类产品主要发展阶段和产品竞争模式
1. 发展阶段
(1)1982—1998年:百废待兴——以传统型产品为主体的市场恢复期。
(2)1999—2015年:百舸争流——以理财功能为主题的市场狂奔期。
第一阶段(2003—2007年):高速增长期。
第二阶段(2008—2011年):收缩与调整期。
第三阶段(2012—2015年):高现价万能险推动的超高速发展期。
(3)2016年至今:追本溯源——以回归保障为主旋律的市场转型期
2. 竞争模式
(二)健康险类产品主要发展阶段和产品竞争模式
1. 重疾险
(1)发展阶段。
1995—2000年:引入阶段。
2001—2006年:成长阶段。
2007—2012年:规范阶段。
2013—2016年:腾飞阶段。
2017年至今:企稳阶段。
(2)竞争模式。
2. 医疗险
(1)发展阶段。
2008年之前:自发推动阶段
2008年以后:国家战略阶段
2016年以后:百万医疗险全面铺开
(2)竞争模式。
二、中国人身险市场各参与方特点
1. 消费者——重储蓄,轻保障
2. 保险公司——重规模,轻利润
3. 监管者——由行政性监管转为前瞻性、导向性监管
4. 投资者——忽视长期价值、追逐短期规模
三、人身险市场消费者偏好的变迁
(一)对保障型保险产品接受程度高
(二)喜好可随生命周期叠加延展的灵活购买策略
(三)信息获取渠道多,自主产品攻略意识强
(四)崇尚简单便捷的投保体验
四、科技、政策、监管因素 对人身险市场的推动
(一)科技因素
(二)政策因素
(三)监管因素
五、中国人身险产品未来方向
(一)人身险公司的策略变革
(二)人身险产品未来方向
1. 寿险类产品
(1)纯保障类
(2)混合型产品(保障与理财功能并重)。
2. 健康险产品
(1)医疗险。
(2)重疾险
(3)护理险。
六、结语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