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
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中再寿(63页)
研究报告
76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2-06-16
|
“惠民保”最早于2015年在深圳市萌芽, 后经过几年间在南京、珠海等个别城市的零星 探索,得到了初步发展。2020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 “要加强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此背 景下,惠民保业务被赋予了 “衔接基本医保和 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的重要使命。地方医保局、银保监、金融局等 政府部门响应国家战略纷纷参与;国寿、人保、 太保、中再等国家队保险公司在惠民保业务中 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作为,彰显国企担当; 依托重要股东上海医药和中再寿险的镁信健康 等第三方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医药险“行业连接 器”作用,通过模式创新助力惠民保业务创新 和升级。荟萃行业先锋力量的惠民保业务在 2020年至2021年间呈现井喷式增长。据有关部 门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 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 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2020-2021年是惠 民保高速发展的两年,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经 历了倍数增长,同时惠民保也经历了市场政策 规范、产品的迭代升级、运营上大浪淘沙的过 程。惠民保的发展让保险行业看到中国居民对 医疗保障的需求,居民对保险的需求仍待商保 深入挖掘;同时让医药行业看到商保有望成为 医保外新的医药支付方潜力。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 公厅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 业务的通知》,地方医保局和地方银保监等相关 部门参与加深,使得惠民保市场发展逐渐规范; 发展至今,市场已经普遍认可惠民保带来的价值, 一是利好低收入群体、重大疾病群体、老龄群体, 二是有效弥补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缺口,三是 促进普惠保险供给创新。2021年,随着50左右款 产品进入续保,承保险企纷纷以开放既往症、拓 宽保障范围、调低免赔额、提升赔付比例等方式 升级产品,但是随着前端不断放宽投保门槛,引 发了市场对险企后端长期理赔运营问题的担忧, 例如在部分城市参保率有限及竞争之下存在定价 测算不足、健康体退保可能引发死亡螺旋、部分 城市赔付率高企面临赔付风险,以及未来产品续 保具备不确定性等问题,都影响着惠民保产品的 稳定及长期经营能力。另外,惠民保的产品形态 与百万医疗险相似,但价格更普惠、投保门槛更 低,使民众也发出困惑:“买了惠民保,我还需 要买百万医疗险吗? ”;随着惠民保保障的迭代 升级,市场也出现“惠民保是否会挤压百万医疗 险的发展空间”、“百万医疗商业保险或被取代” 的声音1。惠民保业务的未来走向也引发政府监管 部门、学术界、保险行业、医药行业等专家的关 心和激烈讨论。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