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60年:中国人寿风雨征程

阅读提升 阅读提升 2317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09-09-21

  60年发展历史,中国人寿都经历了那些?取得了什么样业绩?让我们一一回味。
  明确战略体系2006年以来,中国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集中系统上下共同的智慧,研究制定并明确提出了集团化发展战略及战略目标、发展道路、战略要求,构成了集团化发展战略思想体系,解决了中国人寿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保险集团、怎样发展等根本性问题。最终明确了:
  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致力于建设一个资源配置合理、综合优势明显,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备受社会与业界尊重的内含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大型现代金融保险集团,努力做大做强做优。
  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实力雄厚、管治先进、制度健全、内控严密、技术领先、队伍一流、服务优良、品牌杰出、发展和谐”的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
  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导,坚持走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努力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方针,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作为公司的基本方向,坚持把深化改革、自主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把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把依靠基层、建好队伍作为公司发展的坚强基石,坚持把加强管控、防范风险作为公司发展的可靠保证。搞好“八个统筹”:统筹好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内涵式发展;统筹好主营业务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统筹好保险业务与资本运作之间的关系,实现双轮驱动的跨越式发展;统筹好业务发展与队伍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才强司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好业务拓展与集团管控之间的关系,实现有序运转的协调发展;统筹好公司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实现安全运营的稳健发展;统筹好经营管理与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势突出的特色化发展;统筹好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
  发展步骤:第一步,以寿险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主业,为公司整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将核心主业扩大到财险和养老险,把中国人寿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保险服务商;第三步,将核心主业稳步扩大到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相关领域,成为种类齐全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发展要求:全面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综合经营管理能力是适应中国人寿集团化发展要求的全面协调管理能力,是战略规划、品牌管理、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客户服务、市场拓展、风险管控、资本运作、队伍建设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风雨征程
  作为新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始终是中国保险业的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跑者,60年的风雨征程,开辟了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也是新中国60年保险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一个缩影。
  创业起步阶段(1949年-1959年)
  中国人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经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新中国建立刚刚20天,为迅速发展经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设人身保险室。
  建国初期的人身保险业务有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大类,强制保险主要是铁路、轮船、飞机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自愿保险则分为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两类。到1958年,共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1.41亿元,参加职工团体人身保险者达到300万人,参加简易人身保险者发展到180万人,对安定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8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西安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1959年,人身保险业务和其他国内保险业务一道全面进入停办状态。
  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1996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定。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断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宣告恢复,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在财产保险业务率先恢复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间,人身保险业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
  专业化经营阶段(1996年-1999年)
  1995年,我国第一部《保险法》诞生。1996年,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要求,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承继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部人身保险业务和重组17家地方寿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进入了专业化经营时代。
  个人营销制度的引入和全面推行,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从1996年到1998年,营销队伍由4万多人发展到20万人,保费收入从192213亿元增加到540亿元,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重组改制阶段(1999年-2003年)
  1999年3月,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一级法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至此,中国人寿正式独立登上中国金融保险市场的大舞台,为数亿中国人提供各种人身保险,承担着服务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
  为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2000年,中国人寿作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2003年,是中国人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重组上市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寿迈进了一个前景更加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集团化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重组设立以来,适应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征程。
  2003年,集团公司和寿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国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战略。2006年底,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相继成立。同时,对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保险学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个集寿险、财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保险教育等业务于一体的我国最大保险集团初具规模。
  2007年1月9日,寿险公司在上海成功回归A股。自此,中国人寿成为我国首家境内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携A股回归的“王者之风”,中国人寿在“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之下,确立了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提出了全面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战略要求。中国人寿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流砥柱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保监会等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寿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苦创业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拥有了比肩全球顶尖保险企业的雄厚实力,被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誉为中国保险业的“中流砥柱”。
  目前,中国人寿拥有干部员工和营销员80多万人,设立了遍布全国城乡的4800多个分支机构、1.66万多个营销服务网点和9万多个银邮代理网点,是我国最大的多渠道分销网络。中国人寿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其中,短期保单客户1.3亿人次,长期客户1.6亿人次,累计服务对象超过6亿人次。
  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总资产达1.42万亿元,占保险全行业的37.8%;总保费收入1865亿元,其中境内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796亿元,市场份额为40.7%,牢牢占据国内寿险市场的主导地位。资产公司受托管理资产1.27万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1.02亿元,市场地位已上升到第六位。养老险公司后来居上,新增中标基金规模合计132.37亿元,位列同业公司第一位。
  从寿险专业化经营的1996年到实现多元化经营的2008年,短短12年时间,中国人寿总保费收入翻了四番,年均增长率达26.4%,总资产增长了23.2倍,年均增长率达30.4%,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中国人寿与新疆、广东、云南、河南、浙江、海南、深圳等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入股了南方电网、广发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大型企业,与GE、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冶集团、港中旅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改制上市。同时,中国人寿还在积极探索,择机向其他金融领域发展。
  中国人寿不断加大服务创新力度,推进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95519客户专线电话服务、设立“国寿客户节”、创办《中国人寿》杂志和《国寿客户报》,开展丰富多彩的客户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国寿1+N”客户服务品牌,用诚信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和公众信赖。
  中国人寿连续7年跻身《财富》全球企业500强,2009年位居133位;连续2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品牌价值已高达824.37亿元,是我国唯一的“双世界500强”保险企业。所属寿险公司位列《福布斯》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的第72位,高居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市值500强企业第31位,为全球寿险公司之首。中国人寿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保险集团。
  情满中华60年来,中国人寿始终坚持以行业和社会责任为己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播撒爱心,造福人民,在重大承保和理赔、维护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抗灾救灾、扶贫济困、宣传和普及保险知识等各个方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较好地发挥了“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
  从1996年到2008年,中国人寿累计支付保险赔款664亿元,给付保险金3519亿元。2003年,中国人寿为“非典”患者累计支付保险金数百万元。2004年,为“11?21”包头空难支付航空意外保险金1000万元。2008年,为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赔付1742.9万元,为汶川特大地震赔付3.78亿元。
  2007年6月16日,中国人寿出资5000万元发起成立了“国寿慈善基金会”,成为国内金融业成立的第一个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伊始即捐款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健康新村工程”大型公益项目。目前中国人寿通过“国寿慈善基金会”累计对外捐赠5400多万元。
  2003年至2008年,中国人寿先后三次作为神五、神六、神七等“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唯一寿险承保商,为航天员及宇航专家提供巨额人身保险。2004年,中国人寿为美国驻华使领馆雇员提供巨额保险,成为国内首家承保外国驻华使领馆雇员的公司。2008年,中国人寿向执行北京奥运安保任务的6个奥运会主办和协办城市公安民警提供保险保障。同年,中国人寿与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签约,成为即将于今年10月举办的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产寿险全面合作伙伴,为继奥运会之后的第一个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产寿险全面的保险保障。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国人寿在迅速组织捐款6000万元的同时,及时向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等十二类抗震救灾工作人员提供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通过国寿慈善基金会助养全部地震孤儿。
  2009年8月,中国人寿通过国寿慈善基金会向遭受台风“莫拉克”重创的台湾地区捐款1000万元,帮助台湾同胞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003年以来,中国人寿陆续援建“中国人寿希望小学”、“中国人寿长征小学”、“中国人寿博爱学校”等超过40所。
  近年来,中国人寿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保险服务力度。截至2008年底,中国人寿已建成16278个农村营销服务网点,拥有31.92万名农村营销员,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乡镇的营销服务网络。从2003年起,在全国90多个县市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到2008年底,已累计为1165万人次提供服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人寿农村小额保险试点开展10个月来,已累计为300多万农村家庭、604万低收入农民,提供了总额为805亿元的风险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惠及民生的两大举措,中国人寿作为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主力军,凭借管理、网点、品牌等优势,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事业上将大有可为,同时也将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中国人寿勇担行业与社会责任硕果累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2008年12月5日,中国人寿荣膺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内资企业”。2008年12月31日,总裁杨超获“‘责任中国’——2008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企业领袖”荣誉称号。
  中国保险业60年改革开放后,保险业全面恢复并步入蓬勃发展轨道。中国保监会最新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80年我国保险市场仅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8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20家,从业人员320多万人,实现保费收入达9784.1亿元,市场规模增长2000多倍,保费收入国际排名第六,成为新兴保险大国。
  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时,我国只有企财险、货运险、家财险、车险等几个财产保险种类,而今,险种已扩展到人寿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领域,基本形成涵盖所有可保风险领域的产品体系。
  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是保险业最基本的功能。据统计,仅2002年以来,保险业就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超过1万亿元。
  在经济补偿功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融通功能,则是保险金融属性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资金运用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项目等,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4万亿元,其中持有各类债券达1.8万亿元。去年10月,国务院放开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股权的限制,今年2月,新修订的保险法又首次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随着保险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保险具有的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信用管理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最近,公安交管部门宣布将酒后驾车与保险费率和个人信用记录挂钩,即体现了保险的一种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业在快速发展壮大中,正不断发挥着自身特有的功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